福州网站建设>网站新闻>站长新闻

BAT之痛:腾讯社交帝国的死里逃生和未知恐惧

发布日期:2016-04-28浏览次数:1280 来源:福州网站建设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文/三节课 Luke

百度看到了一条高速路,在入口建了个收费站,通过高速路的人都得缴费;

阿里建了个线上的“万达广场”,在里面交易的商家都得付租金;

腾讯建了一座城,只负责发身份证,其他生老病死都有人来管,他向所有人收税。

之前我们说过百度的弱点,阿里的焦虑,今天我们扒一扒腾讯的危机吧。

百度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阿里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上,这两家都属于开放和半开放的业务模式。腾讯则建立在封闭的基础上,就像苹果,完全自我循环。

封闭的系统,当内部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切都无限可能,无论外面是刮风下雨,里面总是风和日丽。这就像苹果手机卖得特别好的时候,苹果的生态非常健康,开发者蜂拥而来,粉丝翘首盼望新品上市。

但当封闭系统不够强大的时候,立刻危机四伏,并且这种危机传导的速度飞快,且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奔溃。

而腾讯的危机,可能正是根植于此。

(一)

从“即时通讯软件”到“社交之城”,腾讯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典型的S曲线。

大约1998年,马化腾为广东电信开发的“网络寻呼机”没有中标,这就是OICQ的前身。

后来看,这对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件好事,就像某位外国的专家说的,在中国很多事情是反逻辑的喜剧。

如果当年网络寻呼机中标电信运营商,那后面最多也就是个飞信。

恰恰因为花了50万开发的产品没有中标,Pony才有机会自己成立公司运营这款模仿了国外ICQ的软件。

英雄不问出处,qq从即时通讯软件(IM)出发,做到了行业最大,并且完成了从软件产品到互联网入口的超越,这不能用偶然概况。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如果说qq的增长是因为产品的功能与市场空白给予了机会,那么腾讯从IM软件到PC内容生产和社区的演进,应该是非常大的战略突进。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我们可以将腾讯的扩张分为四个阶段:IM成熟期、自由内容生长期、内部生态循环启动和外部生态循环启动四个阶段。

1IM成熟期

IM成熟期经历了接近4年的时间,这期间QQ遭遇到的最大对手就是MSN。当年MSN和QQ对战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大致意思是“大家没有必要担心QQ的发展,因为小孩子用QQ,大人(职场人)只会用MSN。”,文章标题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但作者显然估计错了,QQ凭借其离线文件、断点续传、语音通信、QQ秀、群、组等功能的不断迭代,对MSN形成了长期的攻击,而MSN一直半死不活地不做任何本土化的改变,自己作死了。

2自由内容生长期

很快,因为QQ用户的增长,IM的功能已经不能留住用户,产品上出现了用户“溢出”现象:产品的容量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长时间使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QQ开启了新的产品线,最早的QQ秀、QQ游戏大厅、QQ门户和QQ空间。除了QQ秀后来发展得不太好之外,其它几个产品都非常成功。

游戏大厅直接将联众游戏从最高处拉了下来,市场占有率跌到1%;QQ门户也快速跻身四大门户之一;QQ空间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日独立访问用户超过4亿。

这些服务和内容一方面为腾讯带来了商业化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日益增长的QQ用户的需求,增加了QQ的粘性和活跃度。

3内部生态的循环

用户一直增长,腾讯自有的服务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垂直类需求。2010年前的腾讯以山寨为主,不断地形成了自己的山寨文化和不好的口碑。在同时面临用户需求和行业口水的时候,腾讯开始了开放平台的策略,将Qzone的用户开放给了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并推出了OpenID接口,“QQ登录”成为了很多产品的标配。

4外部生态的循环

从内部生态循环开始,QQ的生态逐步往外部走,并改变了原来的竞争策略:从抄袭到投资,从控股投资到战略投资,所以有了后来的京东、58同城、大众点评和滴滴的投资,当然,这个时候微信已经替代QQ成为移动端的主要入口。

(二)

十五年的发展,腾讯的策略概况为:从内到外扩展内容,从端到云积累用户。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通过QQ和微信这样的IM产品为自己的内容和外部的内容导流,满足了用户的长尾需求,也带来了其它产品线源源不断的用户资源。

而这些服务或者产品也不断地巩固IM产品的入口地位,增强IM产品的竞争力。

今天阿里很容易做一个来往APP,但内容、服务、开发者的资源的稀缺让来往很难快速搭建出一个适合用户生活的城市。

而用户已经习惯在QQ玩游戏、在微信看文章、看视频、买电影票。

要说清楚腾讯的战略是很难的,甚至腾讯是否有真实的产品战略存在也是存疑的。

马后炮一样的总结虽然没有太多价值,但我想对于后来者理解还是有些帮助的。

有人问微信为什么没有上市,但估值超过800亿美金?

我说,那是因为通过微信,腾讯养活了腾讯视频、游戏、新闻,也为腾讯用性价比很高的价格购买了滴滴出行、京东、58同城和大众点评(美团),这比微信本身一年收入几十个亿来的性感多了。

所以微信最大的价值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携用户以收割垂直行业的重要资源。

(三)

用死里逃生来形容腾讯在移动化时代的遭遇应该是准确的。

虽然QQ和手机QQ有庞大的用户群,但面临移动化时代的到来,腾讯其实有很大的危机。

飞信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对手,但米聊差点就成功了。

在2011年来临,QQ的用户增长接近停滞,用户同时在线人数也没有增长,各项指标都表现平缓。

而米聊因为小米手机的原因迎来了快速增长,用户规模一度达到了5000万以上。要知道这和当年的手机QQ差不了太多。

如果再给米聊一年时间,我相信互联网的故事应该重新书写。

但2011年开始,微信从腾讯内部杀了出来,先模仿Kik、紧接着模仿FB的Public page,推出公众号。不断地在模仿国外优秀产品和本土化上做工作,最后快速超越了米聊。

我一直说,微信的起来,给腾讯续了一条命。

互联网产品经理都知道产品有条叫“S曲线”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其实一个公司也有自己的“S曲线”。

QQ赋予了腾讯公司第一个S曲线,微信又拉升出了一条S曲线。

我听说IBM曾经有过三次这样的S曲线。

显然微信不仅是一条S曲线,简直是一条“J曲线”,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QQ的超越,和米聊的“秒杀”。

我很难想象,雷军看着用户在小米手机上卸载米聊,安装微信的表情。

应该说,小米失去了一个移动端的机会,微信抓住了这个机会。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四)

借助微信的卡位,腾讯获得了至少5年的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位置,并且因为乘胜追击和布局得当,很快地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产业版图,一座城。

腾讯 腾讯社交 腾讯发展史

事实上,阿里投资了很多家公司,无论是小米还是uc浏览器,都发展的不够好。百度也投资了不少公司,发展的也都不甚如意。

但腾讯在投资方面表现出了香港人独有的金融思维和眼光,我认为投的都不错。

腾讯的投资策略是开放的,并且是战略性的投资,而不是为了财务和控股。

在互联网里,控股有时意味着死亡,比如去哪儿被百度控股,UC被阿里控股。

但腾讯2010年后就已经不以谋求这样的控股,在游戏、泛文化娱乐和社交领域,腾讯基本上控制了中国所有有潜能的新兴公司。

不怕他们死亡,就怕他们做起来不是自己的。

但这不代表腾讯没有自己的危机。

我认为腾讯的危机有两小一大三个危机。

站长新闻有关的文章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我们客服! 点击QQ咨询